2023年度巨献:中国中药领域十大医学研究出炉
时间: 2024-01-07 00:58:06 来源: 乐天使官网
医学不断向前发展,2023年也不例外。回顾这一年,我国科学家在中药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为世界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梅斯医学已经连续6年发布了年度医学十大学术进展。今年我们通过线上评选的方式,评出2023最受瞩目的中国十大医学研究,研究内容面向中国学者在医学领域取得的创新成果,这些研究在推进医疗实践、改善医疗质量方面具有最重要的意义。(注:本次排名顺序根据线上票选数量进行排名,若出现总分相同的情况,将按照投票序号前后顺序进行依次排列。)
JAMA:杨跃进教授团队研究获重大突破,通心络胶囊明显降低急性心梗患者死亡率
心肌梗死是全世界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STEMI患者尽管接受再灌注和最佳药物医治,仍面临较高的院内死亡率、心肌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风险。目前在全世界内,仍缺乏特异性治疗药物来防治这样一些问题,临床亟需新的药物或新的治疗策略改善STEMI病人治疗现状。
通心络胶囊是在中国应用广泛、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代表性药物。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杨跃进教授牵头开展了“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进一步在大规模心肌梗死人群中证实其改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临床结局的能力。
CTS-AMI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中国大陆124家医院、发病时间在24小时以内的STEMI患者。结果显示,在STEMI指南推荐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可以显著改善中国STEMI患者30天和1年的临床预后,特别是在降低心源性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而且并不增加大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的风险。CTS-AMI研究结果支持通心络胶囊至少在中国或其他发展中国家,可当作STEMI患者的药物治疗选择。期待未来通心络胶囊能更加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明确其在STEMI患者中疗效的作用机制。
Virol J:钟南山院士团队最新研究再次证明连花清瘟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连花清瘟属于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等等,该药多用来医治流行性感冒。《新冠病毒肺炎诊断方案(试行第九版)》中曾明确推荐连花清瘟颗粒(胶囊)用于医学观察期和轻症、普通型患者的推荐用药。
来自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钟南山院士率领其团队在Virol J上最新发表文章,此次改为采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再次证明了连花清瘟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提高了临床证据的水平。结果显示,连花清瘟的治疗显著缩短了患者的新冠症状改善或缓解的中位时间,缩短至4天左右。单个具体症状来说,在连花清瘟的治疗下,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持续中位时间被缩短至2.8天(对照组3.7天),喉咙痛2.0天(vs 2.6天)、咳嗽3.2天(vs 4.9天)、发热1.0天(vs 1.3天)、无力/易疲劳1.3天(vs 1.9天)和肌肉疼痛1.5天(vs 2.0天)。但气短、头痛、发冷/寒战则没有显著差异。
总之,这项采用了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证实,连花清瘟胶囊在轻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中具备比较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在14天的连花清瘟治疗显著缩短了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以及回复率,能够加速绝大多数新冠症状的恢复;同时,也有着和安慰剂相近的安全性。
主要作者单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
Nature子刊:李后开教授等团队揭示猪去氧胆酸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新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通常以胆汁酸(BA)稳态破坏为特征。然而,某些BA在NAFLD中的确切作用知之甚少。
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李后开教授及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谢岑教授共同通讯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观察到NAFLD患者的血清HDCA水平低于健康受试者,这与NAFLD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并且NAFLD小鼠的肝脏和肠道含量持续降低。HDCA通过促进PPARα的核内定位,导致肝脏脂肪酸氧化增强,从而减轻小鼠NAFLD。
值得注意的是,HDCA的抗NAFLD作用在整体和肝细胞特异性PPARα敲除小鼠中被消除。HDCA通过与RAN蛋白直接结合,阻碍了RAN/CRM1/PPARα输出异源三聚体的形成,导致核内PPARα的积累。HDCA是一种有前景的NAFLD治疗药物,并通过靶向PPARα穿梭机制为NAFLD提供了一种治疗策略。
STTT:陈语谦教授团队发表世界最大的中医药数据库,并提供基于深度学习的中西药不良反应预测算法
中医药在中国已经普遍的使用了千年,在改善健康以及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中已经显示出了巨大潜力。中医药现代化的两个关键方面是确定中药的有效成分和阐明有效成分与靶点之间的作用机制。因此,建设一个全面、高可靠性的中医数据库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研究者针对中西药之间有几率发生的不良反应,设计了一个新颖算法的技术。研究者在两个现实世界的公共药物相互作用(DDI)数据集上提出了两个模型,3DGT-DDI和 SA-DDI, 来预测两种药物化合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经过数据集的实验已经证明了3DGT-DDI 和 SA-DDI 在两个公共 DDI 数据集上实现了最精确的预测性能。
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IV)是传统治疗心衰中药黄芪的有效活性物质。研究表明,Astragaloside IV能显著逆转实验性慢性心衰模型的不良重构,但直接靶点和作用机制不明确。
来自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药用植物研究所张卫东教授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深入阐明了新分子黄芪甲苷衍生物HHQ16治疗梗死后心力衰竭的作用和机制。张卫东教授、刘霞教授及西南医科大学段大跃教授为本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海军军医大学药学院为第一单位。
该研究以Astragaloside IV为先导化合物,筛选出了新的小分子HHQ16,其通过特异性结合靶向降解lnc4012/9456,抑制了心肌梗死诱导的病理应激下lnc4012/9456的高表达,进而减弱G3BP2与IκBα的结合,抑制NF-κB p65核转位,从而有效逆转心肌梗死诱导的肥大和心衰。
Science子刊:甘晓、周雪忠教授等联合团队提出网络医学理论,为中医药建立科学基础
中国传统医学是一种个性化和整体的治疗方法,使用针对患者症状的天然医疗产品治疗疾病,提供了丰富的治疗候选药物库。然而,尽管临床数据和单一中草药/处方的研究表明某些中草药治疗是有效的,但中医学如何明智的选择中草药治疗疾病的一般机制仍然未知。
来自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周雪忠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甘晓博士及美国东北大学 Albert-László Barabási 教授等人在Science Advances 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开发了一种预测中药疗效的中医药网络医学理论,发现中药“辨证论治”的传统治疗原则能够最终靠中药与疾病症状在蛋白质网络上的拓扑邻近关系解释,并通过真实世界临床数据验证,首次探索建立了解释中药治疗系统原理的科学理论,并结合真实世界临床数据来进行了有效性验证。
STTT:张豪教授等团队发现雷公藤红素是一种有效的潜在的治疗结直肠癌药物
雷公藤红素是从传统药物中分离出来的最有前途的天然药用产物之,其药理活性被广泛研究。慢慢的变多的证据说明,雷公藤红素表现出有效的抗肿瘤功效。在雷公藤红素处理的各种癌细胞中,经常观察到细胞凋亡和活性氧的诱导。
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张豪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张翱及徐颖教授共同在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之后发现雷公藤红素通过共价靶向过氧化物氧化还原蛋白1抑制结直肠癌。该研究开发了一个基于文本挖掘的web服务器工具,从所查询化合物的组学数据中丰富目标。经鉴定,过氧化物还蛋白1 (PRDX1)为雷公藤红素在结直肠癌中的ROS调控靶蛋白。该研究解析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揭示了雷公藤红素与PRDX1独特的共价结合模式。
在晶体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合成了抗PRDX1活性增强、对PRDX2~PRDX6选择性增强的新型衍生物19-048。雷公藤红素和19-048均能有效抑制结直肠癌细胞增殖。雷公藤红素和19-048对携带PRDX1敲除结直肠癌细胞的异种移植裸鼠的抗肿瘤效果明显降低。雷公藤红素或19-048处理后p53信号通路下游多个基因显著上调。
J Ethnopharmacol:崔元璐研究员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间质性肺病的潜力
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种预后不良、难以完全康复的慢性肺功能障碍疾病。临床上使用的治疗性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效果不显著并伴有严重的副作用。近年来,传统中医药在预防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探索和应用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崔元璐研究员发表在J Ethnopharmacol杂志上一项综述,对中医药用来医治间质性肺病的单体成分、总提取物和传统处方进行综述,并阐明其分子机制为其治疗ILD提供参考。
具体而言,生物碱、黄酮类等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对治疗ILD具有潜在的优势。甘草、黄芪、当归在ILD的治疗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研究之后发现,通过缓解炎症和氧化应激、调节免疫系统、促进组织修复是ILD治疗的有效策略。
主要作者单位:天津中医药大学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Gastroenterology:于君教授团队发现片仔癀可预防结直肠癌的发生
片仔癀(PZH)是一种成熟的中药方剂,因其对包括癌症在内的各种炎症疾病的有益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片仔癀主要由麝香、牛黄、蛇胆和三七根组成。
来自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团队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了一项研究,该研究采用了一种系统的方法来研究片仔癀-肠道微生物群串扰在预防结直肠癌中的作用。该研究之后发现片仔癀通过丰富益生菌和有益代谢物来逆转结直肠癌相关的肠道生态失调,这有助于改善肠道屏障功能和抑制致癌信号级联反应。同时,研究者还小鼠中检测了片仔癀对结直肠癌的化学预防作用。
总之,该研究根据结果得出片仔癀是结直肠癌中一种潜在的化学预防药物,并且其与肠道微生物群的相互作用是其治疗反应的关键因素。
Pharmacol Res:翁习生教授团队揭示骨通贴膏vs NSAID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差异
骨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退行性关节疾病。目前推荐的治疗包括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传统中成药贴膏剂如骨通贴膏(GTP)是中国常见的经皮给药方法,拥有非常良好的疗效、安全性和依从性。骨通贴膏(GTP)作为老字牌的中药贴膏之一,其疗效和安全性得到了临床认可和一定的循证支持,但目前尚缺乏GTP与NSAIDs在OA治疗中安全性和疗效的比较。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骨科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骨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外科学系主任翁习生教授牵头全国35个医学中心完成了首个中成药贴膏的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系统阐述了骨通贴膏和NSAID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差异。
本研究表明,骨通贴膏或NSAIDs在减轻膝关节疼痛和改善患者生活品质方面拥有非常良好效果。骨通贴膏单独使用拥有非常良好的胃肠道耐受性,并且接触性皮炎的发生率较低。骨通贴膏和NSAIDs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效果相当,均可以单独应用。特别是对于老年、虚弱、有心血管和胃肠道合并症的患者,骨通贴膏是更好的选择。
本文仅仅是2023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部分重磅级研究成果,相信2024年我国科学家会再创辉煌,取得更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 上一篇:安徽合肥浪琴正规维修中心